岫巖滿族自治翻譯教你標(biāo)點符號也要翻譯
信息來源:發(fā)布時間:2019/5/14 10:56:00
標(biāo)點符號也要翻譯?有的讀者在看到本文的這個標(biāo)題后也許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說實話,我本人在初學(xué)翻譯時對這個問題也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模糊認(rèn)識,以為標(biāo)點符號有什么必要翻譯呢?把原文中的標(biāo)點符號照搬到譯文中來就是了。
然而,隨著自己積累了一些翻譯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隨著自己仔細研讀了一些名家的譯作,有意識地去注意一些優(yōu)秀譯者在翻譯文學(xué)作品時對標(biāo)點符號的處理,我才認(rèn)識到,我以前的想法是大錯特錯了。標(biāo)點符號表面看去,似乎只是起一個斷句的作用,其實它還蘊含著一些文字所無法包含的獨立的意義。標(biāo)點符號是原文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與原文的文字合在一起,共同表達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標(biāo)點符號在翻譯的過程中,從一種語言文字被傳遞到了另一種語言文字中,它也會發(fā)生變異。有些在原文中很適合的標(biāo)點符號,如果照搬到另一種語言文字里卻會顯得很不合適,嚴(yán)重的甚至?xí)p害譯文想要傳遞的原文內(nèi)容。因此,一個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譯者,如果他想盡可能確切、完整地傳遞原文的信息的話,那么他自然也就有責(zé)任把蘊含著獨特信息、起著文字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的標(biāo)點符號連同原文的文本一起翻譯出來。如果我們留心一下優(yōu)秀譯作對標(biāo)點符號的處理,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有時候,因為一個標(biāo)點符號“翻譯”得好,一句甚至一段譯文會因此而熠熠生輝,令讀者過目難忘。謂予不信,請看下面這一例句:
例證
Father’s attitude toward anybody who wasn’t his kind used to puzzle me. It was so dictatorial. There was no live and let live about it.
這是美國作家Clarence Day(一八七四-一九三五)寫的Life with Father一書中的兩句話。著名語文學(xué)家呂叔湘的譯文如下:
從前我總不懂父親為什么對那些脾氣跟他不一樣的人采取那么個態(tài)度。那么專制!一點兒“你好我好”也沒有。
(《呂叔湘譯文三種》,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第四八三頁)
這里在“那么專制”一句后,呂先生把原文中的句號“譯”成了感嘆號,既符合譯文的習(xí)慣,又極為傳神,把原文中敘述者的內(nèi)心感情烘托得維妙維肖。假如我們照搬原文的句號,試想,譯文還會有如此生動的閱讀效果嗎?而在“你好我好”這個短語上面加了個引號,也使這人這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xí)慣。
下面這個例子正好與上述譯例相反,這是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在翻譯蕭伯納一個作品時有意把感嘆號“翻譯”成句號的例子:
Now I know why Ladies is so clean. Washing’s a treat for them. Wish they could see what is for the like of me!
楊憲益的譯文如下:
咱現(xiàn)在才明白太太小姐們怎么那么干凈。她們洗澡真舒服啊,咱希望她們也能看看咱們怎么洗。
原文“Wish they could see what is for the like of me!”句末是一個感嘆號,但楊憲益把它“譯”成了句號,顯然是意識到原文中雖然用了感嘆號,但原文中那個說話者情緒和心態(tài)并不是憤慨和激昂,若在譯文中照搬原文中的感嘆號,就有可能誤導(dǎo)譯文讀者。
現(xiàn)在再看看下面兩個例句中譯者對原文中那個逗號的“翻譯”:
But in three hours we reached our destination, Vladimir Prison.
但三小時后我們就到了目的地——弗拉基米爾監(jiān)獄。
The search narrowed down to one plane, the B-25 Mitchell medium bomber.
研究范圍縮小到一種飛機:B25米挈爾中型轟炸機。
上述兩例句中的逗號分別被“翻譯”成了破折號和冒號,語氣顯得順暢而舒緩,語句的主題也因此而顯得突出和鮮明。假如在翻譯時分別都照搬原文的話,前者譯成“但三小時后我們就到了目的地,弗拉基米爾監(jiān)獄”,后者譯成“研究范圍縮小到一種飛機,B25米挈爾中型轟炸機”,譯文文字完全一樣,但其閱讀的效果恐怕就大異其趣了。沈陽翻譯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有不少譯者在翻譯文學(xué)作品時并沒有意識到標(biāo)點符號的獨特作用,意識到標(biāo)點符號也需要“翻譯”,他們或是過分拘泥原文里的標(biāo)點,不敢越雷池一步,機械照搬;或是根本就就沒有認(rèn)識到標(biāo)點符號在譯文中的作用和意義,無視對標(biāo)點符號的“翻譯”,從而使譯文的層次顯得模糊,結(jié)構(gòu)顯得紊亂,從而造成歧義,有時甚至有違原文的本意。試看下面這則選自狄更斯小說《奧列佛·屈斯特》中的例句:
Even in the Beggars Opera, the thieves are represented as leading a life which is rather to be envied than otherwise; while Macheath, with all the captivations of command, and the devotion of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and only pure character in the piece, is as much to be admired and emulated by weak beholders, as any fine gentleman in a red coat who has purchased, as Voltaire says, the right to command a couple of thousand men, or so, and to affront death at their head. (Charles Dickens, Oliver Twist)
譯文:沈陽翻譯
即使在《乞丐歌劇》中,竊賊的生活也被表現(xiàn)得令人歆羨不置:麥克希思具有支配一切的魔力,劇中最美麗的姑娘和純潔的人物對他一往情深,意志薄弱的觀眾對他像對伏爾泰所謂買得指揮并率領(lǐng)兩千人與死神搏斗之權(quán)利的戎裝豪杰一樣欽佩之至,竭力仿效。(上海譯文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這一例句中,原文中一個分號把整句長句一分為兩個層次:前一個分句中是說明竊賊們受到歆羨的情況,后一個分句則描述強盜頭子麥克希思受到歆羨的情況。但譯者把原文中的分號“翻譯”成了冒號,就歪曲了原文的意思,至少使原文的意思變得含混不清,似乎這整個句子就是說的麥克希思這一個竊賊。另外,“劇中最美麗姑娘和純潔的人物”中用了一個“和”,使意義也有所走樣,似乎這里有兩個人,其實是一個人。有人對這一段譯文進行了修改:
即使在《乞丐歌劇》中,竊賊的生活也被表現(xiàn)得令人歆羨不置。麥克希思具有支配一切的魔力:劇中最美麗的姑娘——唯一純潔的人物,對他一往情深;意志薄弱的觀眾對他欽佩之至,竭力仿效,就像對待伏爾泰筆下的那些買取指揮權(quán)、統(tǒng)帥數(shù)千士兵、臨死不懼的戎裝豪杰一樣。(參見許有江《試談標(biāo)號符號在譯文中的修辭作用》,載《中國翻譯》,一九九七年第六期)
修改過的譯文整個段落的層次變得清晰了,原先可能造成歧義的地方,不會再引起歧義了,而這一切都與標(biāo)點符號的“翻譯”分不開:“歆羨不置”后的一個句號阻斷了通往歧義的道路,而“美麗的姑娘”后面的一個破折號,則使得原先似是而非的“兩個人”明確變成了一個人。至于句中“一往情深”后面的一個分號則使得整個句子變得層次更加分明,語義也更為顯豁。沈陽翻譯
然而,隨著自己積累了一些翻譯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隨著自己仔細研讀了一些名家的譯作,有意識地去注意一些優(yōu)秀譯者在翻譯文學(xué)作品時對標(biāo)點符號的處理,我才認(rèn)識到,我以前的想法是大錯特錯了。標(biāo)點符號表面看去,似乎只是起一個斷句的作用,其實它還蘊含著一些文字所無法包含的獨立的意義。標(biāo)點符號是原文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與原文的文字合在一起,共同表達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標(biāo)點符號在翻譯的過程中,從一種語言文字被傳遞到了另一種語言文字中,它也會發(fā)生變異。有些在原文中很適合的標(biāo)點符號,如果照搬到另一種語言文字里卻會顯得很不合適,嚴(yán)重的甚至?xí)p害譯文想要傳遞的原文內(nèi)容。因此,一個認(rèn)真負(fù)責(zé)的譯者,如果他想盡可能確切、完整地傳遞原文的信息的話,那么他自然也就有責(zé)任把蘊含著獨特信息、起著文字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的標(biāo)點符號連同原文的文本一起翻譯出來。如果我們留心一下優(yōu)秀譯作對標(biāo)點符號的處理,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有時候,因為一個標(biāo)點符號“翻譯”得好,一句甚至一段譯文會因此而熠熠生輝,令讀者過目難忘。謂予不信,請看下面這一例句:
例證
Father’s attitude toward anybody who wasn’t his kind used to puzzle me. It was so dictatorial. There was no live and let live about it.
這是美國作家Clarence Day(一八七四-一九三五)寫的Life with Father一書中的兩句話。著名語文學(xué)家呂叔湘的譯文如下:
從前我總不懂父親為什么對那些脾氣跟他不一樣的人采取那么個態(tài)度。那么專制!一點兒“你好我好”也沒有。
(《呂叔湘譯文三種》,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第四八三頁)
這里在“那么專制”一句后,呂先生把原文中的句號“譯”成了感嘆號,既符合譯文的習(xí)慣,又極為傳神,把原文中敘述者的內(nèi)心感情烘托得維妙維肖。假如我們照搬原文的句號,試想,譯文還會有如此生動的閱讀效果嗎?而在“你好我好”這個短語上面加了個引號,也使這人這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xí)慣。
下面這個例子正好與上述譯例相反,這是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在翻譯蕭伯納一個作品時有意把感嘆號“翻譯”成句號的例子:
Now I know why Ladies is so clean. Washing’s a treat for them. Wish they could see what is for the like of me!
楊憲益的譯文如下:
咱現(xiàn)在才明白太太小姐們怎么那么干凈。她們洗澡真舒服啊,咱希望她們也能看看咱們怎么洗。
原文“Wish they could see what is for the like of me!”句末是一個感嘆號,但楊憲益把它“譯”成了句號,顯然是意識到原文中雖然用了感嘆號,但原文中那個說話者情緒和心態(tài)并不是憤慨和激昂,若在譯文中照搬原文中的感嘆號,就有可能誤導(dǎo)譯文讀者。
現(xiàn)在再看看下面兩個例句中譯者對原文中那個逗號的“翻譯”:
But in three hours we reached our destination, Vladimir Prison.
但三小時后我們就到了目的地——弗拉基米爾監(jiān)獄。
The search narrowed down to one plane, the B-25 Mitchell medium bomber.
研究范圍縮小到一種飛機:B25米挈爾中型轟炸機。
上述兩例句中的逗號分別被“翻譯”成了破折號和冒號,語氣顯得順暢而舒緩,語句的主題也因此而顯得突出和鮮明。假如在翻譯時分別都照搬原文的話,前者譯成“但三小時后我們就到了目的地,弗拉基米爾監(jiān)獄”,后者譯成“研究范圍縮小到一種飛機,B25米挈爾中型轟炸機”,譯文文字完全一樣,但其閱讀的效果恐怕就大異其趣了。沈陽翻譯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有不少譯者在翻譯文學(xué)作品時并沒有意識到標(biāo)點符號的獨特作用,意識到標(biāo)點符號也需要“翻譯”,他們或是過分拘泥原文里的標(biāo)點,不敢越雷池一步,機械照搬;或是根本就就沒有認(rèn)識到標(biāo)點符號在譯文中的作用和意義,無視對標(biāo)點符號的“翻譯”,從而使譯文的層次顯得模糊,結(jié)構(gòu)顯得紊亂,從而造成歧義,有時甚至有違原文的本意。試看下面這則選自狄更斯小說《奧列佛·屈斯特》中的例句:
Even in the Beggars Opera, the thieves are represented as leading a life which is rather to be envied than otherwise; while Macheath, with all the captivations of command, and the devotion of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and only pure character in the piece, is as much to be admired and emulated by weak beholders, as any fine gentleman in a red coat who has purchased, as Voltaire says, the right to command a couple of thousand men, or so, and to affront death at their head. (Charles Dickens, Oliver Twist)
譯文:沈陽翻譯
即使在《乞丐歌劇》中,竊賊的生活也被表現(xiàn)得令人歆羨不置:麥克希思具有支配一切的魔力,劇中最美麗的姑娘和純潔的人物對他一往情深,意志薄弱的觀眾對他像對伏爾泰所謂買得指揮并率領(lǐng)兩千人與死神搏斗之權(quán)利的戎裝豪杰一樣欽佩之至,竭力仿效。(上海譯文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這一例句中,原文中一個分號把整句長句一分為兩個層次:前一個分句中是說明竊賊們受到歆羨的情況,后一個分句則描述強盜頭子麥克希思受到歆羨的情況。但譯者把原文中的分號“翻譯”成了冒號,就歪曲了原文的意思,至少使原文的意思變得含混不清,似乎這整個句子就是說的麥克希思這一個竊賊。另外,“劇中最美麗姑娘和純潔的人物”中用了一個“和”,使意義也有所走樣,似乎這里有兩個人,其實是一個人。有人對這一段譯文進行了修改:
即使在《乞丐歌劇》中,竊賊的生活也被表現(xiàn)得令人歆羨不置。麥克希思具有支配一切的魔力:劇中最美麗的姑娘——唯一純潔的人物,對他一往情深;意志薄弱的觀眾對他欽佩之至,竭力仿效,就像對待伏爾泰筆下的那些買取指揮權(quán)、統(tǒng)帥數(shù)千士兵、臨死不懼的戎裝豪杰一樣。(參見許有江《試談標(biāo)號符號在譯文中的修辭作用》,載《中國翻譯》,一九九七年第六期)
修改過的譯文整個段落的層次變得清晰了,原先可能造成歧義的地方,不會再引起歧義了,而這一切都與標(biāo)點符號的“翻譯”分不開:“歆羨不置”后的一個句號阻斷了通往歧義的道路,而“美麗的姑娘”后面的一個破折號,則使得原先似是而非的“兩個人”明確變成了一個人。至于句中“一往情深”后面的一個分號則使得整個句子變得層次更加分明,語義也更為顯豁。沈陽翻譯
上一篇:沈陽翻譯教你中譯英的八大錯誤語法
下一篇:沈陽日語翻譯的幾點注意事項